10月26日,南方先進光源指導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中國香港舉行。中國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與港澳8所高校現場分別簽訂合作協議,合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首臺同步輻射光源——南方先進光源,促進大科學裝置集群形成。
簽約儀式
此次參與簽約的8所港澳高校分別是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還有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和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兩個學術機構,將共同探索未來南方先進光源合作建設新模式。
「港澳高校將更深入地參與南方先進光源的設計、建設和開放運行,同時將推進港澳用戶對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建設,特別是譜儀建設的深度參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主任王生說,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合作譜儀將於近期全部開放,將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需求,聯合港澳高校用戶開展應用技術研究,促進研究成果產業化發展。
南方先進光源指導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現場
南方先進光源是中國散裂中子源的「最佳拍檔」。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以中子為探針,觀察物質微觀結構和動力學機製;南方先進光源屬於同步輻射光源裝置,通過X射線觀察原子和分子的微觀結構,二者結合可實現優勢互補,加快形成多種研究手段互補的大科學裝置集群,起到「1+1>2」的效果。
「大灣區有大量研究工作需要借助同步輻射光源,迫切需要建設一個同步輻射光源裝置。」王生進一步介紹,目前項目團隊已完成一批關鍵技術預研工作,並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和階段性成果。通過前期用戶調研,考慮國內其他光源實際情況,南方先進光源首批規劃建設10條光束線站,將通過技術創新,提供超高的時間分辨,進一步提高支撐用戶能力。
南方先進光源指導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現場
「此次會議港澳高校的科研人員廣泛反映了大家在開展科學研究時對大科學裝置的迫切需求。」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孫紅哲說,香港聚集了在X射線和中子散射等領域的科學人才,迫切需要在兩大科學裝置的聯動中,推動量子系統、能源材料、納米醫學材料等領域相關研究,突破相關產業的「卡脖子」技術。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總裁徐海山認為,南方先進光源可以作為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的試點和示範項目,在資金使用、人才流動、合作機製等方面積極探索,並逐步完善相應機製,提升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水平。
來源:創新松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