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少宏
3月23日,东莞凡恩世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并宣布其中国研发总部正式投入运营。凡恩世公司坐落在中大365生物海洋基地3号楼3-4层,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研发中心具备了包括药代动力学,大分子生物分析,靶向单抗工程,大分子药物工艺开发和细胞工程等能力。作为致力于新药研发的生物制药企业,凡恩世研究重点是发现和开发原创性生物药,包括单克隆抗体,融合蛋白和共轭分子以及自主开发的技术平台。
凡恩世创始人和公司总裁王明晗博士曾在全球知名药企——美国强生制药公司担任研发副总裁,在生物医药领域有20余年的研发管理经验;首席科学官邹晖博士曾是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终身副教授。首席运营官汤晓东博士曾担任多家中国和国际医药外包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总经理,是北京“海聚人才”和国际制药联合会(FIP)中的分析科学和医药质量委员会主席。副总裁王冲博士是项目管理和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具有执业药师和专利代理人资格,并担任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的陪审员。公司科学顾问委员会由Rick Lindberg,Tom Boone和Bill Murray博士组成。他们是药物早期研发和临床研究,转化医学,治疗性蛋白质药物,药物化学等领域知名科学家,均在国际大药企(安进,强生,辉瑞等等)有超过30年丰富的从业经验。
目前凡恩世已经全球建立了圣地亚哥(美国)和松山湖(中国)两个研发基地。美国研发中心将专注重大疾病的早期研发,美国临床项目申报和创新项目的国际转让。同时公司计划将美国研发的创新生物药的中国权益转移到中国研发中心,利用中国强大的临床前和临床药物研发外包能力,在中国完成生物药物的临床研究和CFDA注册,并最终把产品推向市场。
据凡恩世公司介绍,目前已经完成对十余个新靶点的药物的早期研究,并在美国申请了多个新药专利。产品管线中多个项目已经进入临床前发展阶段,预计在2019年有3个药物进入临床一期研究。
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东莞于2012年底设立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正式战略性布局生物产业,经过5年多的发展,基地现聚集了东阳光药业、三生制药、博奥木华等260多家生物技术企业,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保健品等细分行业产业集聚态势明显。此外,园区为大力发展生物产业,未来将在产业政策、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基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速该产业成为园区乃至东莞的重要产业之一。
凡恩世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致力于建立专业的生物医药研发平台,致力于发现和开发原创性生物药,通过整合自身行业资源,培育生物医药品类,提升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水平,增加园区在生物医药行业的影响力,以吸引更多的优质生物医药项目落户,快速形成集聚效应,从而促进整个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生物技术产业在松山湖形成集聚效应
松山湖作为承载着东莞创新发展两大核心引擎之一,近年来吸引了不少科创企业入驻发展。其中,作为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的集中地,松山湖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以下简称“生技基地”)已累计引进生物技术产业项目超过260家,包括东阳光药业总部等龙头企业投产后预计产值达200亿元。
目前,在生技基地内,初步显现产业集聚效应,形成了生物技术产业链。如医疗器械领域引进了现代牙科、普门科技、安特高科、上海医药、香港无创、(台湾)晋弘科技;医疗保健领域引进了盛元中天、健林生物、劲创生物、(台湾)金颖生技、容大生技等企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引进赛尔、麦亘和博鸿集团;体外诊断领域引进了博奥生物、菲鹏生物、(台湾)亚诺法、理邦仪器、优尼德等企业;生物医药领域引进了东阳光药业、三生制药、红珊瑚和安迪科正电子等企业。
面对生物技术产业正在全球掀起的新一轮产业机遇,接下来,基地将继续瞄准国内外优质生物技术项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参加行业大型活动,提升生技基地的影响力,加强与全国性协会或行业组织对接交流。同时通过制订产业扶持政策、完善产业配套和打通融资渠道等措施,缩短生物技术项目的研发周期、加快产业化步伐,迅速扩大产业规模;打造生物医药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产业整体发展,提升产业比重和影响力。
基地还将探索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利用奖励引导、资本金注入、应用示范补助等方式,支持应用示范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具有较强公共服务性质的项目,并重点支持一批重大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产业化项目落地、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市生技公司市场化主体的灵活性,通过合作共建、股权直投、基金投资等创新方式支持一批优质生物项目落户。积极尝试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优化投资方式,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及成熟期等不同阶段的投资支持。积极推进有条件的生物技术企业挂牌新三板、主板上市等,并推动行业内的并购、重组,优化产业结构。(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