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未来产业”有前景更有“钱”景

发布时间:2019-03-18 14:09:51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image.png

■东莞已拥有180余家生物技术企业。图为东莞凡恩世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资料图片 程永强 摄

  《东莞市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蓝皮书》建议,在人工智能、健康医疗以及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发力,争取若干个产业到2025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在人工智能、健康医疗以及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领域,东莞争取若干个产业到2025年产值达到500亿元;对于机器人、高性能电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争取若干个产业到2025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

  近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发布了《东莞市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蓝皮书》(简称《蓝皮书》),提出了如上发展重点领域与目标。《蓝皮书》认为,目前我市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迅猛,但需要分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优势产业等不同领域,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做大做强。

  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

  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发展契机,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积极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为了摸清家底,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与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携手编制了《蓝皮书》。“通过政府权威部门数据、协会摸底以及专家深入调研走访,协会对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了全景式梳理与分析。”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秘书长夏正昌称。

  《蓝皮书》显示,2018年,东莞市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达1520.62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较全市工业增加值高4.6个百分点。数据显示,2012年—2018年的七年间,我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171%。其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从32.4%增长到38.9%,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从产品体系来看,高技术产品保持稳定增长。我市高新技术产品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等五大领域,其中电子信息领域的产品较为突出,占据全市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半壁江山。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东莞市智能手机产量增长5.4%、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5.1%、电子元件增长19.8%、集成电路增长38.1%、模具增长296.4%。

  分片区看, 在各镇街(园区)中,长安镇与松山湖科技水平明显领先于其他镇街。2018年1-10月长安镇专利技术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达到17452件、8285件,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13.09%、7.88%,主要由于OPPO、vivo两家“倍增计划”重点扶持企业专利数量较多。松山湖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9369件、4103件,占全市的比重为分别7.03%、3.90%。《蓝皮书》指出,随着新进驻企业及一批成长型企业的带动,预计松山湖未来专利数量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不过,《蓝皮书》也指出,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面临明显短板,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层次偏低,人才相对匮乏,空间资源日渐紧缺,可持续发展有待加强等问题。譬如,高新技术产业中仍存在大批生产代加工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盈利能力低,受下游公司影响严重,不利于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价值链提升。

  争取若干个未来产业到2025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未来从哪些高新产业方面着手?《蓝皮书》认为,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要从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优势产业等方面,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不同层次的重点培育发展。

  其中,未来产业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深圳、广州等发达城市纷纷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打造未来核心竞争力。对于东莞而言,主要在人工智能、健康医疗以及第三代半导体等产业发力,争取若干个产业到2025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譬如,东莞已拥有180余家生物技术企业,280家医疗器械产业企业。作为东莞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主要集聚区,2018年8月,松山湖高新区出台的《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促进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政策已经填补了东莞市生物与新医药专项扶持领域的空白,且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与广州市相接近,例如东莞、广州市对生物与新医药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最高补贴金额均达到1000万元。未来,将招引优质企业落户,助推东莞市生物与新医药企业做大做强。

  新兴产业方面,近年来,我市针对新兴产业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全市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以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为主体的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蓝皮书》提出,我市将继续壮大机器人、高性能电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争取若干个产业到2025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

  优势产业方面,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我市两大优势产业。我市应补齐关键环节,促进优势产业的提升。其中,《蓝皮书》特别提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要推进5G网络系统构架技术研发,布局5G通信技术商业化应用。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推进智能生产线建设,积极布局高端激光设备制造,发展激光3D增材制造技术,促进3D打印与传统工艺融合。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条:智造再发力!莞产“彩超”进军东南亚医疗设备市场  下一条: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牵手东莞理工,共建新型研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