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受访单位供图
中医药产业作为民族产业之一,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就医需求。随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医药研究也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日前,记者走访位于松山湖的东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医药研究院”),近距离了解中医药的新药开发、制药装备研究、医疗器械开发、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等一系列研究。
自成立以来,中医药研究院开展了10余个中药新药、100余个中药健康食品的开发研究,为超过100家药品或快消品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院还建立了第一家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直属管理的中医医疗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以下简称“国医堂”),目前,国医堂在全市举办大小型公益义诊及讲座活动30余场,为超过10万人次提供医疗服务。
省内唯一中医药协同创新平台
中医药研究院成立于2007年,研发的产品大部分集中在药品及各类快速消费品上。自建院以来,承担了国家科技课题4项(含863计划1项),省级31项,涵盖药物研发、医疗信息科技、科研平台建设等范畴。2015年,中医药研究院被广东省科技厅认定为“华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成为省内唯一一个中医药类协同创新平台。
为何叫“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该研究院院长助理陈志维解释,“数理”指的是用可量化的指标来描述中医的各种关系,以解释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原理及作用;“工程”则是偏向于应用层面,包括了新药开发、制药装备等研究。
近年来,中医药研究院“黑科技”频出。中医药研究院积极开展中医药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应用研究,以此来拓展中医研究。例如,中医药研究院现代中医诊断技术团队,通过热红外成像、经络能量检测以及脉诊仪检测,将中医“望、闻、问、切”的传统主观诊断结果以数字量化的形式展现;人工智能中药鉴别团队与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合作,建立了能够快速识别“陈皮”的鉴定工具,具有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的特点,能有效区分药材造假、掺假、掺劣的情况。
目前,中医药研究院已开展10余个中药新药,100余个中药健康食品、保健食品或日化用品的开发研究。
建立国医堂医疗服务超10万人次
除了开展科研工作,中医药研究院更强大的力量在于其医疗临床技术。2014年,在松山湖管委会的支持下,中医药研究院建立了第一家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直属管理并冠名的中医医疗机构——国医堂。
“国医堂汇聚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众多名老中医。自成立以来,在全市举办义诊及讲座30余场,提供医疗服超过10万人次。”陈志维说。
2010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的陈志维,直接留在中医药研究院,从事中医药科研以及产业化工作。“当时松山湖交通不便,虽然请来了众多知名专家坐诊,但患者寥寥无几。” 陈志维回忆,国医堂与松山湖社会事务管理局共同成立了长者健行舍,每年三伏天、三九天都免费为长者提供天灸服务,还定时提供健康讲座及健康咨询;在市科协的支持下,开展大型公益讲座活动“松山湖中医养生大讲堂”,走进东莞市20多个镇街去科普中医药,宣传国医堂。经过4年多的努力,国医堂已在东莞颇具名气,慕名前来寻医问药的患者络绎不绝,经营状况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回首过去,陈志维已在中医药研究院近10个年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放弃一线城市,选择东莞来发展,我看中的是东莞这一片创业的热土,特别是松山湖国家高新区这一片具有活力的土地。” 陈志维说。
来源:东莞时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