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产业大厦——松湖药港产业园工程效果图 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注册制对我们这类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企业更加有利,作为国内细分产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正在稳步推动上市进程中。”在松山湖高新区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园,广东博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迈医疗”)董事长李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同在松山湖高新区,包括上市莞企东阳光药的下属机构东阳光研究院以及另外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同样正在筹备上市事宜。
自2009年东莞首次明确提出了要培育生物产业,在2012年市政府设立“东莞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以来,10年集聚发展,东莞生物医药产业进入上市通道。
“依托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化体系,在东莞发展大健康产业未来可期、大有可为。”东莞市政府主要领导在10月19日举办的2020中国(东莞)国际医疗防疫及大健康产业发展论坛暨展览会上表示。
新动向
三家生物医药产业企业筹备上市
2012年,李斌在考察了国内的多个国家高新区后,选择带着创业团队和项目落户到松山湖高新区,创立了博迈医疗。
作为当时唯一参赛的医疗器械产业项目,李斌的团队在2013年的首届“赢在东莞”创新创业大赛中,战胜众多机器人、通信电子、高端制造等东莞传统优势项目,脱颖而出,获得特等奖。“希望通过博迈医疗在此次大赛的脱颖而出,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医疗企业和项目来到东莞,让东莞不再是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荒漠。”李斌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谈道。
创业三年后,博迈医疗的首个心血管介入产品完成了研发和海外注册,进入国际市场接受挑战。在之后短短的5年时间里,博迈医疗已研发推出了十多个系列产品,涵盖了心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和血管通路等多个领域;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全球独家创新产品。这些高端医疗器械,已远销包括欧美日等医疗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内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多个国家已实现了两位数级的市场占有率,打破了国际巨头的优势技术壁垒和国际市场垄断。
同样,作为具有行业创新和先进技术的博迈产品,在回到国内市场短短几年里,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实现了从零到在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中名列前茅的飞跃。“未来希望我们能助力国产产业发展,快速实现心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领域里的众多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进口替代。”李斌表示。
“在血管介入高值耗材领域,我们公司算是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李斌不无自豪地说,这得益于公司自创立之初就以全球视野研究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国内和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的战略部署,以及在产品技术创新上的长期连续的投入。
据介绍,截至目前,博迈医疗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下,仍取得了同比超过80%的高速增长,并成功完成了多项产业布局,启动了多个重大研发项目,为企业的长期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册制上市对我们这类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企业更加有利,我们作为国内细分产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正在稳步推动上市进程。”李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8月,在松山湖生物技术企业座谈会上,上市莞企东阳光药同样放出上市其下属研究院的消息——东阳光药正在筹备东阳光研究院整体上市,目前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上市目标为科创板。
也是在本次座谈会上,另外一家在业界细分领域颇具知名度的生物医药企业也透露正在筹备上市事宜。
未来,随着这几家公司上市筹备事宜的接续推进,东莞上市企业军团将再添“新军”,东莞生物医药产业将在原有的众生药业、东阳光药、盈康生命等基础上,增加至6家。
此外,东阳光药在东莞的布局同样开始落地。记者在本次会议上获悉,东阳光药投资10亿元的工厂目前已完工,未来将重点布局生物药的生产。
溯因由
人才、资本成企业快速发展关键因素
人才是第一资源。无论是博迈医疗的飞速发展,迈入上市通道的进阶路径,还是东阳光药研究院整体上市路径,都离不开人才的集聚。
依托上市企业东阳光药的雄厚背景,东阳光研究院集聚了大批专业人才。记者近日从该研究院官网获悉,在人才储备方面,成立于2005年的东阳光研究院,目前拥有40多名外籍和海归专家,100余名博士,1200余名硕士,共有2100余名研发人员。更具持续发展潜能的是,目前该研究院拥有30余名国际级的化学结构创造师,药物化学能力一流,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海内精英主导、海归专家指导、海外顾问引导”的研发模式。
在整体研发方面,东阳光药今年在东莞发展势头更为迅猛。“今年上半年以药物研发为主,多种药物获批,欧美认证药剂40多种,这些药剂均在松山湖工厂生产。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亿元。丙型肝炎新药研制成功,目前正在走申请审批流程。”东阳光药业研究院院长唐新发表示。
此外,作为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加大研发投入成为东莞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的共同举措。记者从博迈医疗获悉,博迈医疗建立有广东省血管介入治疗和医疗器械工程技术中心、东莞市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正在研发中的项目有十几项,与国内外的知名院校和专家也有多个高端研发项目在推动实施中。
多家莞企表示,未来投入研发资金比例将会提升。当前,红珊瑚正在和一些大专院校进行合作,同时启动新增再生医学的项目和基因药中间体项目研究。
建平台
多点布局,厚植生物医药产业“沃土”
生物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资源环境好、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但生物医药行业同样具有资金投入巨大,且研发周期长等难题。
10年集聚发展,一次性三家企业筹备上市,绝非偶然。东莞布局生物医药行业实现从0到1的突破,走了一条“捷径”——重点引进项目相对成熟、高成长型的生物医药企业。
据松山湖管委会招商部门统计,截至2019年底,松山湖两岸生技基地聚集了超过400家生物技术企业。包括国内创新药龙头东阳光药、生物制药领军企业三生制药、国内最大的体外诊断试剂原料供应商菲鹏生物、国内DR(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行业标准的起草与制定单位安健科技、全球先心封堵器系列产品的第二大供应商先健科技、全球义齿加工行业最大的公司现代牙科、国内高压造影行业的领军企业安特高科、国内彩超设备领军企业开立医疗等一批独具创新特色和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有引进,没有培育,也无法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事实上,近年来,东莞生物医药行业的产业服务体系已逐渐形成。2009年以来,东莞在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方面共引进省级创新科研团队项目9项,市级创新科研团队项目7项。同时,一批生技教学和科研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也先后落户。
2018年7月底,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暨博奥晶典东莞研发中心揭牌。其对提升东莞乃至华南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升级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东莞还建立了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东莞分中心、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基地、药物全分析平台等7大公共技术平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莞闻名世界的制造业基础也成为发展医疗器械行业的一大助力。
东莞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涛认为,公司在运营基地的过程中,一大批生物企业,特别是医疗器械类企业选择落户东莞,就是看中了东莞完备的产业制造链。东莞完善的电子制造产业链体系与生物产业结合,最容易嫁接出医疗器械产品。东莞市141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有50家从电子制造转向医疗产品发展,前景发展良好。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及便捷的原材料供应成为东莞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产业基础和特殊优势。
平台加速构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东莞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逐渐厚植了“沃土”,具有了多点开花、蓄势待发的强大动能。
■莞台生物技术合作育成中心 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向未来
多家龙头企业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大有可为
近年来,东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仍在快速推进,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去年3月,东坑镇2019年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暨重点项目动工仪式举行。海王集团投资110亿元在东坑打造高端医药制造基地,预计年产值250亿元。
同在去年3月,步长制药投资50亿元在东莞打造国际健康产业城,打造步长华南总部经济中心和国际总部基地。步长集团是一家集医药研究、生产、销售和诊疗服务、教育、网络为一体的大型民营高科技企业。
去年9月,正中集团投资83亿元在滨海湾新区打造生命健康产业的创新综合体。
正中医药多年致力于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标杆,目前在生物工程制药领域形成了较强的实力和竞争优势。迄今为止,正中医药研发的产品已销往30多个国家,未来将重点研究“肝病、肾病、肿瘤、儿科”。
华润将在道滘镇打造大健康特色小镇项目,以及投资15.5亿元的贵丰联盟药业项目……
10年,从无到有,到多家企业纷至沓来,纷纷落地,产业逐步集聚,让全程见证东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宋涛感慨万千。
目光回溯到2010年前后,彼时,东莞正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东莞迈上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布局被提出。
就在李斌带领团队来到东莞创业的2012年,对东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极具影响力的东莞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成立,作为广东省生物技术产业重大项目集聚区、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核心示范区、生物技术对外合作重大平台,支持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随后,国有独资的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平台去进行市场化综合运营,由此在松山湖真正拉开生物医药产业在东莞的发展。
“当时,整个东莞市生物产业基础非常薄弱,政策、人才、科研平台等都缺乏。”作为松山湖生物产业的“引路人”,宋涛回首当初开展工作的困境如是表述。
从零起步,建团队、做规划、搭架构;从全球招商,到建公共平台、完善产业链配套、做产业服务,并积极推动政府出台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一路砥砺前行,从无到有、从有到渐渐完善,东莞生物医药产业“沃土”渐丰,在业界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10月19日,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中国(东莞)国际医疗防疫及大健康产业发展论坛暨展览会举行。
“依托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化体系,在东莞发展大健康产业未来可期、大有可为。”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致辞表示,东莞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规划建设了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等园区,建立了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等生物产业公共平台,集聚了东阳光、众生制药等优质企业。两个月前,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在莞成功研制,为我国癌症治疗带来重大技术革新。
这是东莞释放出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大健康产业的最新信号,为东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
作为公司“掌舵人”,宋涛对东莞未来生物产业的发展有着长远谋划。在他看来,东莞接下来要全面建设并运营好“松湖药港”产业园,建设全市生物产业公共配套平台、生物科普馆和企业总部,并构建研发、孵化、中试生产、临床注册、产业化全流程垂直生态体系。
“在推动提升我市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公司计划建设生物药CMO基地,为生物药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生产外包服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效率,加速成果转化。同时,规划建设两家高水平产业研究院,快速且显著提升我市生物技术产业科技水平。”宋涛表示,最后,设立产业基金,构建立体化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服务东莞的生物产业合作联盟,推动行业内的技术交流、资源共享、人才流通等,形成健康活力的生物产业环境。
当前,东莞迎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省改革创新实验区“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未来,随着更多高潜力的企业在东莞集聚发展,多种生物医药产业生产要素的加速流通,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东莞转型升级重任的生物医药产业将有望呈现更多企业的上市契机。
来源:i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