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年初,东莞卫生健康系统确定“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的愿景目标,将“创新”摆在了引领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重要位置。
日前,东莞市科技局公布了2023年第一批认定的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重点实验室名单,东莞卫生健康系统内共认定1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市重点实验室,超过去年全年新增21家市重点实验室的纪录,突显了东莞各大医疗机构创新能力正在快速增强。
尤其是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申报的“东莞市创新硼药和新型放射免疫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为“东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益类)”,为东莞卫生健康系统内第一家。
首开先河的“东莞市创新硼药和新型放射免疫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肿瘤中心主任兼肿瘤放疗科学科主任刘志刚掌舵,他是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BNCT临床研究成员,曾在美国顶级的贝勒医学院、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访问工作两年。
在国外顶级肿瘤医疗科研机构接受过系统培训,又从国内双一流大学附属医院来到东莞工作,刘志刚最看重的是东莞对肿瘤治疗行业研究投入的力度,包括建设BNCT这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能够吸引真正想要为国内医疗发展作出贡献的人。
“从BNCT在国外的历程来看,大量研究人员历经长时间摸索证明,BNCT治疗方式确实有效。打造以BNCT为特色的国际知名肿瘤医学中心是我奋斗的目标。东莞作为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医疗事业也必定会进一步发展。”刘志刚充满信心。
去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申报的“东莞市BNCT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市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创新硼药和硼药递送系统的开发与转化研究。
这一市重点实验室依托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及市肿瘤医学研究所建立,由李振华教授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不久前,他荣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东莞市第二个国家优青项目,为东莞生命医学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作为医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李振华教授带领团队在BNCT项目中陆续开展了基于细胞囊泡的硼药递送系统开发,以及对现有硼药水溶性及靶向能力的改善研究,积极推动BNCT项目在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的建设进程;还获批了粤莞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工程化细胞囊泡硼药递送系统的癌症协同BNCT-免疫治疗研究》,支撑BNCT项目研究持续向纵深推进。
随着“东莞市创新硼药和新型放射免疫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运行,定能加快东莞开发自主品牌硼药及制剂,促进多学科交叉,拓展BNCT的应用,加大BNCT对其他重大疾病的治疗研究,推进BNCT临床转化。
而在全市同期认定的46家市重点实验室中,东莞卫生健康系统占了24家,占比超过52%,足见卫健系统科研创新能力之强大。
24家市重点实验室的分布如下:
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5家;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5家;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3家;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3家;东莞市儿童医院(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2家;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1家;东莞东华医院有限公司5家。
24家被认定的实验室分别为:
从这些实验室的名称可以看出,其研究方向各有不同,但瞄准的大多是重大、疑难、复杂疾病。假以时日,这些实验室取得一些成果应用于临床,必能使更多病患更加真切感受到“品质医疗”。
来源:东莞阳光网